30

JUN

大IP=好作品?

网络剧发展如此之快,在企鹅影视天机工作室总经理常斌看来,这是因为互联网视频平台仅靠一些大的版权剧,很难支撑互联网发展需求,需要很多定制化、个性化的内容。同时,网络拉低了入行门槛,促使一批新兴公司进入这个行业,推动了网剧市场的发展,而如今网剧正向着精品化方向迈进。


精品化的网剧正以激进的方式摆脱观众对网络剧“粗制滥造,内容浮夸”的刻板印象:大量的电影团队开始从大银幕转战小荧屏,行业级扛鼎人物也在向网剧靠拢,周星驰、管虎、唐季礼、冯小刚、张黎等一众导演也开始在网剧领域内探索。


这些现象的背后,一场对大IP、大制作、资本的白热化争夺俨然开始上演。



在影视剧制作成本尚未破亿的时代,海润影业和青雨传媒都曾是行业里的佼佼者,然而,越来越高的制作成本已经超出了许多中小型影视公司的掌控范围。


与大制作、大IP、大投入相伴而来的是背景五毛特效、演员抠图表演,资本、IP和明星既是流量的杀手锏,也是口碑崩盘的原罪。


热衷于IP改编源自于热门IP自带流量, “简单化、投资少、来钱快”,IP降低了影视剧改编的技术门槛,资本介入之后,要求“量”和“回报率”,热门IP不经评估改编一下就能用,小生花旦自带流量无需演技都能演,整个影视圈被资本所裹挟。随之而来的是IP价格和明星片酬的水涨船高,整个影视剧市场呈现扭曲式发展。


狂热的IP盛行之风下,每一家影视公司都会囤积一些IP版权。“如今是IP时代,每家大公司都要储备一些项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三文娱,“握有大IP的公司其实就只是随便买了一个小说,原小说是否具备粉丝基数、改编难易程度,改编价值几何几乎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


白一骢则认为,“其实我们现在整个基础行业的技术是匹配不了我们的IP储备量的。换句话说,我们有这么多好的IP,其实没有那么多拥有技术的团队能把它做完。换句话说,我们有钱、有IP,能把它做完的团队是不够的。”


真正有能力完成一个作品的团队依然是稀缺的,同样做盗墓题材的网剧,做过《盗墓笔记》的白一骢依然会建议他的团队多向《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团队学习。


所以说,大投入、大制作越来越多,就意味着真正的大剧出现吗?

很显然,真正的头部内容依然稀缺,精品网剧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