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UL

阔别30年,暑期试播版《新葫芦兄弟》正能量回归

海报终版.jpg

  说起《葫芦兄弟》这部国产经典动画,70后、80后的大孩子们一定是耳畔回响起那“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的旋律,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一幅幅儿时难忘的画面,除了多年广受追捧以外,葫芦娃也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动画人物之一。

  “追随回归之路的勇气,重拾正义之心的梦想”。阔别30年,2016年7月11日起《新葫芦兄弟》系列动画在各大卡通卫视和爱奇艺上热播,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怀旧,覆盖了2-60岁的观众群。三家卡通卫视的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据金鹰卡通7月11日的收视统计,《新葫芦兄弟》在当晚17:30—19:30收视时段内占到了首位,收视率达到了1.76%,成为当天的收视冠军。播放半个月以来爱奇艺的累计播放更是高达3.16亿,点赞的比例达84%,从一定程度上客观的说明了大家对《新葫芦兄弟》暑期试播版的认可和支持。

  《新葫芦兄弟》第一季设置的主题为“回归”。“回归”一词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作为一个30年前的经典形象能够再次闪亮荧屏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归;其次,葫芦兄弟身上正直、善良、勇敢,这些性格上的闪光点也是主创团队特别希望能够更多的出现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给孩子们输送强大的正能量。

  所以《新葫芦兄弟》的主创人员在继承老版作品“兄弟连心、斩妖降魔”的核心精神与内核结构基础上,对人物的设定与剧情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运用更加符合当前的审美与流行元素来创作作品。

  《新葫芦兄弟》在故事主线、人物架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丰富。比如新版动画中爷爷成了一位土地公,而且还拥有一些小法力,时时喜欢碎碎念,展现了其可爱的一面,成为了个性更加丰富的新形象。技术上,新版采用了电脑无纸动画的手段来演绎传统的剪纸风格,也是一种传承和创新。

  其次,剧本创作上也有亮点,新版葫芦兄弟情怀要有,剧情更要有。因此首次呈现一个新的大反派,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金翅雕,同时为了配合回归这个主题,主创团队把七个葫芦娃分散到各地之后,大家第一个问题就是失去了记忆,那么也就是在强化一种故事开始时的敌强我弱的状态。这样才有一个七个娃重新找回记忆,绝地反击一起合力斩妖除魔的新故事。

  动漫作品首先需要的是定位。但《葫芦兄弟》承载着70、80、90甚至00后的童年回忆。而且在各大卡通卫视播出的话,还要面对10后的小观众们,在他们当中很有可能有人是第一次接触“葫芦兄弟”。因此,到底是侧重于老观众?还是侧重于新的小观众?成了主创团队首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考虑,主创团队最终将《新葫芦兄弟》的主要受众人群定为5-11岁的小学年龄段。考虑到如今的儿童今非昔比,他们所接受的信息量要远大于70、80年代的我们,不能单纯认为,他们就是“小孩子”。故此,在剧本的安排上也是由浅入深,剧情也会慢慢变的相对复杂一些,犹如上阶梯一般。老观众们虽不是主要目标群体,但我们绝对不会忽略他们的观看体验,因为正是由于他们30年的不懈支持,才会让经典延续,从而促成了新版的面世。 

  在剧情设计上,引入了更多的戏剧化元素,增加了大BOSS金翅雕。这个BOSS因为作恶多端而被封印在高塔之中上千年,为了恢复昔日的邪恶力量,在月食之夜复活了蛇蝎二妖,利用法力将葫芦山分崩离析,一段新的故事也就此展开。《新葫芦兄弟》最大的变动无疑就是角色刻画。有了性格鲜活的角色,这部动漫作品才能传达出满满的正能量。因此,主创团队细致地挖掘每个角色的特点,设定独立的性格,用情节来塑造角色,而不是让角色来填补情节。让这些二次元中的形象成为栩栩如生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脾气秉性、优缺点,有各自的情感,甚至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力争不再是用颜色和技能区分每个葫芦娃,而是凭鲜明的性格来识别他们。

  新片播出后,不少网友大呼每集时间太短,看不过瘾。其实在观众人群定位上,《新葫芦兄弟》的主要受众是5-11岁的小学低龄儿童观众。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收看习惯,将每一集的时长设置在11分钟左右。那么对于年长一些的青年观众朋友而言,这个时长可能就相对较短了。

  目前,《新葫芦兄弟》播出后已在网络上呈现一股“追剧风”,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剧情。在如今这一信息更迭迅速的时代,一个经典IP要持续保有生命力,就势必要随着时代审美变化不断地调整、完善。然而传承与创新也永远是要面对压力与挑战,不断地融入新的时代当中。

  《新葫芦兄弟》的主创团队秉持着“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创作初衷,思观众所思,想观众所想,未来还会有一些创作上的互动,葫芦兄弟的故事将更加精彩,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带给更多孩子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